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掌握技巧,论文不难!

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上清丸自动制丸的工艺验证》

2019-09-15药学论文论文模板屋2044°c
A+ A-

上清丸自动制丸的工艺验证与研究

摘要目的 对新引进的水蜜丸(上清丸)自动制丸生产线进行工艺验证,研究自动线生产水蜜丸的稳定性,以及对其生产工艺进行初步评价,制备工艺的研究。方法 采用同步验证方法进行验证。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数据作为稳健的依据,以此证明该工艺达到预期要求。结果 本次测定自动制丸生产线生产上清丸时,各个流程符合工艺规程规定的评价标准。结论 通过本方案验证,确认使用自动制丸生产线生产上清丸时,车间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质量稳定的、符合既定标准的产品。

关键词:上清丸;工艺验证;工艺研究;

Technical Validation Of Shang Qing Wan’s Automatic Fabrication And Technical Study

Abstract: Objective Working technical validation on the last automatic line of water-honeyed pill, to assess the stability of the pill’s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evaluate the technology of production preliminarily, study on technology of pharmacy production. Methods Synchronous verification was used to validate the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prospective goal by using data from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Results Every Procedures meet a criterion of production when production line produce pills. Conclusion To make sure that the workshop is able to consistently produce pills which is stable and meet a criterion by verification of this article. 

Keywords: ShangQingWan, Process Validatio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1 前言

    中药水蜜丸系指药材细粉用炼蜜和适量开水为粘合剂制备而成。水蜜丸有作用缓和持久,可以掩盖药物不良气味以及服用方便等特点,而以炼蜜和开水为粘合剂,可节省蜂蜜,降低成本并有利于贮存[1]

上清丸来源于《古今医鉴》[8]。陈李济药厂所生产的上清丸为黑棕色的水蜜丸气微,味甘、苦或苦。主要成分为菊花、薄荷、川芎、白芷、荆芥、防风、桔梗、连翘、栀子、黄芩(酒炒)、黄柏(酒炒)[2]

上清丸的功能为清热散风,解毒,通便。用于头晕耳鸣,目赤肿痛,大便秘结[2]。且具有解热、抗炎、抑菌、升高白细胞的药理作用。现代临床试验证明还对治疗慢性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病症有一定疗效[5]

1987年陈李济将上清丸大蜜丸改为水蜜丸,增加小丸剂型。1988年经广东省卫生厅批准正式生产。

上清丸制法: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细分,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45-65g与适量的水泛丸,用药用炭包衣,干燥,抛光,制成水蜜丸,即得。

上清丸的制作主要使用手工泛丸和自动制丸两种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引进了一条自动制丸线取代了原来的自动制丸设备。在进入自动制丸之前,需先经过配料工序、粗粉碎工序、粉碎工序、大混 合工序、炼蜜工序。完成这些工序之后才进入自动制丸工序或手工制丸工序。自动制丸生产线由混合、炼药、制丸、圆丸(包衣)、筛丸、干燥、抛光、选丸共8个步骤组成,其中,制丸为3台制丸机并联,选丸为4台异性丸筛选机并联组成。

作为重要主要剂型的丸剂生产,特别是水蜜丸生产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一直是水蜜丸生产领域中的一大课题。目前,生产水蜜丸的方法主要是泛丸,这种方法虽然生产设备简单,但操作复杂,对成品的主药含量,崩解度也较难控制,由于工序较多,又离不开手工作业,药丸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含水量掌握不好,药丸又容易霉变。自动制丸生产线相比手工制丸只需混合出软材,在成型机上就可一步成丸[7]。而且降低消耗、改善环境卫生,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制丸机一步成型的工艺在我国为一种比较先进的制药工艺。采用此工艺不但可以减少上清丸制丸的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还可以减少人为的污染,而且制丸机产生的丸粒由软材切割而成,比用旧工艺制出的丸更疏松,崩解快,易被人体吸收,更有利地提高了上清丸的药物疗效[6]

本次研究进行了3批上清丸自动制丸的工艺验证,证明自动制丸生产线生产水蜜丸的稳定性。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新引进的水蜜丸(上清丸)自动制丸生产线进行工艺验证,研究自动线生产水蜜丸的稳定性,以及对其生产工艺进行初步评价,对生产工艺进行研究。 同时通过对该生产线的工艺验证与研究,介绍了自动制丸生产线的各个环节,并总结了该生产线的优点与缺点,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2 材料与仪器设备

2.1仪器

片剂崩解仪;微量水分测定仪;电子天平;数显式外径千分卡尺;数丸板(100)

2.2设备

HCS-350双动力混合机(甘肃天水华圆制药设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GHL-30D高质量炼药机(甘肃天水华圆制药设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YUJ-18BZ全自动中药制丸机(甘肃天水华圆制药设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BSJ-500平板输送机;SFJ-400自动撒粉机(甘肃天水华圆制药设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PSJ-500爬坡提升机;WPQ-800\4湿丸连续抛光机(甘肃天水华圆制药设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SWG-600丸粒滚筒筛(甘肃天水华圆制药设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GWM-80B-5隧道式微波干燥机(甘肃天水华圆制药设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WPQ-1000\4干丸连续抛光机(甘肃天水华圆制药设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SWL-5螺旋选丸机(甘肃天水华圆制药设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3 工艺验证方法

本次工艺验证方法采用同步验证方法。

按生产指令领取上清丸粉、炼蜜及相关辅料,用自动制丸生产线按混合炼药——自动制丸——圆丸包衣——筛丸——微波干燥——抛光——选丸等流程进行连线生产。制丸机使用的出条嘴规格为5.2mm、刀轮规格为5.4mm。筛丸机使用2号筛网规格(1级;5.0mm ;2级: 5.3mm;3级5.5mm)。生产过程记录各关键控制项目参数,对生产出来的药丸进行取样检验。

混合炼药工序的控制参数是炼蜜加入量、加水量、混合时间及炼药次数,考察指标为软材均匀度、性质(软硬适中);制丸效果(出条顺畅、不断条、药丸软硬适中)。

自动制丸工序的控制参数是制条频率25-50HZ,输条频率15-30HZ。考察指标为药丸丸重、丸径均匀性,外观质量(圆整)。

圆丸包衣工序的控制参数是药用炭用量。考察指标是外观质量(圆整)。

微波干燥工序的控制参数是干燥温度、传送速度。考察指标是水分、溶散时限、丸重差异。

干丸抛光工序的控制参数是抛光剂用量、抛光时间。考察指标是外观质量(光泽)

自动选丸工序的控制参数是出料速度80~89kg/h。考察指标是外观质量。

4验证项目与结果

4.1混合炼药

4.1.1 验证内容

标准操作 将“上清丸粉”分次按工艺要求加入粉重45-65%的炼蜜及粉重20-30%的纯化水混合8分钟,搅拌速度为40Hz;将混合均匀的软材用炼药机进行炼药2次。

检测项目 软材外观、软材性质、制丸效果。

评价方法 每个混合单元混合及炼药完成后,在混合机和炼药机的出料位置进行取样,用目测和手捏等感官方式对软材按检测项目进行评价。

接受标准 混合后软材色泽一致,软硬适中。炼药后软材断面色泽均匀、滋润 ,药块软硬适中;制丸时药条外观细腻、少裂痕,不易断,出条顺畅。同一批次几次混合炼药后,上述结果应一致或近似。

目的 评价混合炼药工艺的稳定性,确认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按工艺要求混合炼药后药条色泽均匀,软硬适中,符合制丸要求。

4.1.2记录及检验结果

三批药丸COO1C002C003混合炼药工艺验证记录表分别见表1-1、表1-2、表1-3

结果 混合炼药过程三批药丸的混合效果评价、炼药效果评价、制丸效果评价均达到要求。

讨论 混合炼药考察指标软材均匀度、性质(软硬适中);制丸效果(出条顺畅、不断条、药丸软硬适中)。炼药效果和制丸效果要求软材断面色泽均匀、滋润,药快软硬适中。只有达到这些要求,下一步制丸出条才能均匀通顺,制出的丸的丸径符合要求大小。

4.2自动制丸

4.2.1 验证内容

标准操作 将上工序炼制好的软材用自动制丸机进行制丸,制丸机出条嘴规格为5.2mm,刀轮为5.4mm。调试制丸机,设定制条频率为30~50Hz,输条频率为20-30Hz,待制丸速度稳定在90~110kg /h时进行抽样验证。

检测项目100粒湿丸丸重、丸径大小及均匀性、药丸外观质量。

取样方法 每隔30分钟在每台制丸机的出料口进行取样一次至整批生产结束。取样工具:数丸板。

检测工具:电子天平、数显式外径千分卡尺。

检测方法:外观合格率检测:用数丸板,在取样部位随机数取100粒,剔除外观不合格丸,计算合格率。

平均丸重检测:用数丸板,在取样部位随机数取100粒,称重,共抽查5次,记录数据并计算其平均丸重。

平均丸径检测:在取样部位随机抽取5粒合格湿丸测量其直径,记录并计算平均丸径。

接受标准 要求湿丸外观均匀圆整,外观合格率可接受标准为≥98%;湿丸丸径范围:5.0-5.5mm;湿丸丸重:11.1-12.1g/100粒湿丸。

目的 评价自动制丸工艺的稳定性,确认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使用自动制丸机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既定标准。

4.2.2记录及检验结果

三批药丸C001C002C003自动制丸工艺验证记录表分别见表2-1、表2-2、表2-3

结果 三批药丸检测到的湿丸重全数符合既定的大小,而湿丸直径偶有大于5.0mm的,但大部分都符合标准。

讨论 自动制丸工序考察内容为外观合格率、200颗湿丸重及湿丸直径,验证结果皆符合要求,证明自动制丸工序可以生产出质量稳定的湿丸。

4.3圆丸包衣

4.3.1 验证内容

标准操作 将上工序生产出来的湿丸通过传输带传送到撒粉机,撒上适量的药粉防止粘结,再经爬坡传送带送至圆丸机内,入料时间设定为25分钟,边入料边撒适量药粉防止粘结,待药丸装满丸缸至离缸口2~3cm(约65kg湿丸)处,停止入料和撒粉,继续转动5分钟,至丸身光滑圆整,不粘结,不掉粉,无麻面后,取丸重1.2~2.0%的药用炭,用适量炼蜜进行包衣,待湿丸丸身光滑圆整,无麻面,包衣牢固并有光泽后,出料,进行抽样验证。

检测项目 药丸外观质量。

取样方法:每缸包衣完成后,从丸缸的上、中、下三个部位进行取样,至整批生产结束。取样工具:数丸板。

检测方法:目测进行外观评价。

接受标准:要求药丸外观圆整,色泽均匀一致。

4.3.2记录及检验结果

三批药C001C002C003自动制丸圆丸包衣工艺验证记录表分别见表3-1、表3-2、表3-3

结果 药丸外观圆整,色泽均匀一致。


讨论 圆丸包衣考察的内容是药丸的外观与色泽。经过加入药用炭与炼蜜,使湿丸得到塑型,圆丸包衣后的药丸外观圆整、色泽均匀,则证明圆丸包衣工序能够使湿丸稳定低进行圆丸包衣,得到外观合格的药丸。

4.4微波干燥

4.4.1 验证内容

标准操作 将上述工序生产出来的湿丸通过爬坡传送带传送至多层隧道微波干燥灭菌机按《微波干燥工序标准操作程序》要求进行干燥。参数设定:干燥温度设定<80;传送速度0.8~1.2m/min;抽湿频率50Hz;微波功率80Kw;铺层厚度≤10mm。

检测项目 水分、溶散时限、丸重差异。

评价方法 每隔30分钟在出料口取样一次,每批分别取样品直至生产结束,按《上清丸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接受标准 水分≤9.5%;溶散时限<60分钟;10粒干丸重量差异1.0g±8%。

4.4.5记录及检验结果

  三批药丸C001C002C003自动制丸微波干燥工艺验证记录表分别见表4-1、表4-2、表4-3

结果 水分、溶散时限、干丸重量均符合要求

讨论 微波干燥的考察内容为干丸的水分、溶散时限、重量。药丸的水分如果过多,会导致药丸容易产生型变、生长微生物;药丸的溶散时限超过标准时间,则证明其有效成分不能很好地被服用者吸收;重量差异如果超出范围,则进行分装时便会产生装量差异。抽检结果证明三个批次微波干燥工序生产出的药丸水分、溶散时限、重量差异皆在要求制内。

4.5抛光

4.5.1 验证内容

标准操作 将上工序生产出来的干丸移至抛光机内,加入丸重0.04~0.1%的抛光物料进行抛光。

检测项目 外观质量。

取样方法每缸丸抛光开始后约40min分钟出缸前进行取样,评价外观,记录数据至整批生产结束。取样工具:数丸板。

检测方法 目测进行外观评价。

4.5.2结果

经连续40分钟抽样检测,结果表明三批上清丸药丸外观光滑无白点,色泽均匀一致。

4.6选丸

4.6.1 验证内容

标准操作 将上工序生产出来的药丸移至选丸机内,调整选丸速度进行选丸。选丸速度控制在80~89kg/h。

检测项目 10粒干丸重、干丸丸径大小及均匀性、外观圆整。

取样方法 每隔30分钟进行取样一次,评价外观,记录数据至整批生产结束。取样工具:数丸板。

检测工具 电子天平、数显式外径千分卡尺。

检测方法

外观合格率检测:用数丸板,在取样部位随机数取100粒,剔除外观不合格丸,计算合格率。

平均丸重检测:用数丸板,在取样部位随机数取10粒,称重,共抽查5次,记录数据并计算其平均丸重。

平均丸径检测:在取样部位随机抽取5粒合格干丸测量其直径,记录并计算平均丸径。

接受标准 要求药丸外观均匀圆整,外观合格率可接受标准为≥98%;丸径范围:5.0-5.5mm;10粒干丸重1.0g±8%。目测进行外观评价。

4.6.2记录及检验结果

三批药丸C001C002C003自动制丸选丸工艺验证记录表分别见表5-1、表5-2、表5-3

结果 外观合格率、丸径、10粒干丸重量大小符合标准

5.统计与讨论

5.1统计

三批上清丸的生产数据统计见表6-1


5.2
讨论


通过连续生产三批上清丸,收集到的验证记录数据可以看到,生产出的药丸的收率分别为94.47%、93.15%、93.58%,均在生产要求范围88-98%内。且各个验证结果都符合生产标准。因此可以认为该上清丸自动制丸生产线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质量稳定的、符合既定标准的产品。

而生产过程不合格丸出现的原因可能为:1.人为因素:搬运过程中发生碰撞或其他外力造成的药丸外观的不合格 2.生产质量因素:水分不足3.筛选误差:刚制出的湿丸热胀冷缩,导致测定的直径大小超出范围而被筛丸机筛出。

该自动制丸生产线的优点:1.自动制丸与圆丸包衣,圆丸包衣与微波干燥。微波干燥与抛光之间设有自动传输带,很大程度减少了人为搬运产生的药丸损失,节省时间与劳动力。而且制丸药粉不宜存放,药粉打好不立刻制丸,就会造成药粉积压,微生物滋生。而快捷有效的自动线正好防止了这一点2.由于是机械化生产,生产出来的药丸大小均匀,较为清洁卫生3.工作环境的温度与粉尘相比手工制丸对操作工的身体损害有所减少。

该自动制丸生产线的缺点:1.虽然部分机器之间设有自动输送带,但是混合炼药-自动制丸之间没有自动输送带,未成型的软材在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损耗。2.双动力混合机螺旋桨与非光滑内壁上容易粘连药粉,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原料损耗。3.自动制丸机的出条口味横向螺旋出条,药条容易断裂,减缓生产进度。

因排版原因,本论文表格省略,需要的可以联系我(微信muchumumu)!

  选择分享方式
未定义标签

发表评论

选填

必填

必填

选填

请拖动滑块解锁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