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掌握技巧,论文不难!

药学论文《某院非甾体抗炎药的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2018-07-21药学论文论文模板屋17324°c
A+ A-

【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我院门诊治疗膝骨关节炎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情况,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作出评估,以了解非甾体抗炎药的用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门诊膝骨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200例,统计其被使用各类非甾体抗炎药的药名、规格、用法用量、例数、使用频率,并详细记录其服药期间的安全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我院门诊医师选择性COX-2抑制剂及COX-2特异性抑制剂使用频率较高,为64.5%,其总体有效率为94.5%,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结论:在该药的使用期间,医师还是应保持高度警惕性,严密监测全身各脏器的功能,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给予积极有效的处理。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安全性;膝骨关节炎

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消炎作用而非类固醇类结构的药物。该药主要应用于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疾病、炎性疾病、疼痛、软组织和运动损伤、痛经及发热的治疗,现也逐步用于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的预防,应用极为广泛。但是使用NSAIDs的患者中,约有1/3的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约有10%的患者需停药治疗。正因如此,如何合理及有效的使用该类药物,已成为临床医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基于这个问题,也旨在了解我院非甾体抗炎药的用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院门诊2018年1月-6月期间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骨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的情况,希望给临床提供帮助。 

一、资料及方法

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200例,纳入标准:(1)膝骨关节炎发病1周之内,就诊前未经药物治疗者;(2)年龄范围在 45-65岁之间;(3)治疗期间只服用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未服用其他药物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并发病影响到关节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骨关节炎、骨肿瘤、结核病、牛皮癣、梅毒性神经病、褐黄病、代谢性骨病、创伤性关节炎等;(3)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肺、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4)孕妇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2.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到指定的15位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就诊,由主诊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个人用药习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至患者疼痛缓解,最长使用时间为3周,如仍疗效不佳,则停止本次试验,转综合治疗。特别注意,若患者服药过程中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则应立即停药对症治疗。

患者首诊及停药时均进行VAS疼痛评分,服药时间超过一周者,每周进行VAS疼痛评分。同样的,患者首诊、每周,直至停药后一周均要进行安全性检测,包括项目为:大便常规+潜血试验,肝功能、肾功能检测,骨生化检测,心电图等。

实验中统计应用各类非甾体抗炎药的药名、规格、用法用量、例数(含有该药物的例数)、使用频率(占总处方的比例),并详细记录服药期间的安全指标及不良反应。

3.疗效评价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VAS疼痛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及期间疗效进行评分。

二、结果

1. 不同种类非甾体抗炎药的药名、规格、用法用量、例数(含有该药物的例数)、使用频率(占总处方的比例)见表1。

表1 非甾体抗炎药的药名、规格、用法用量、例数及使用频率

08.png

2.疗效结果分析: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有189例患者在3周内疗效评分≤3,最短3天取得疗效,最长3周取得疗效,11例患者因疗效不佳选择其他治疗方法,总体有效率达94.5%。

3.不良反应观察:

3.1治疗随访过程中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有4例,转氨酶升高的有6例,电解质紊乱的有2例,胸闷心慌的有1例、头晕头痛的有8例及大便潜血的有19例(见表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

表2 治疗随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8.png

3.2不良反应者停止服用非甾体药后复查,基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恢复正常,有2例患者需对症治疗,均为胃肠道不适患者。

三、讨论

非甾体抗炎药有多种分类方法,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对COX抑制特性将NSAIDs分为四类:(1)COX-1倾向性抑制剂,如小剂量肠溶性阿司匹林;(2)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醋氯芬酸等;(3)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美洛昔康、氯诺昔康等;(4)COX-2特异性抑制剂,包括塞来昔布等。统计我院临床医师用药,后两者在我院使用较多,使用率为64.5%。

非甾体抗炎药有较好的消炎止痛效果,但此类药物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主要有:(1)胃肠道不良反应:这是NSAIDs药最常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不良反应。发生此类并发症的机制包括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局部作用是非甾体抗炎药物对胃肠粘膜细胞直接损伤引起的,后者是因为抑制COX,从而抑制了胃肠道粘膜前列腺素的产生,这是形成溃疡的主要因素,所以有消化道溃疡的病人禁用此类药物。(2)肝脏毒性:几乎全部非甾体抗炎药都能引起肝脏损害,以转氨酶升高最为常见,若及时停用非甾体抗炎药,通常在几天到几周内可以好转。归结原因有特异体质反应、药物的直接毒性、超敏反应等。(3)肾脏毒性:NSAIDs对肾脏不良反应的机制在于其可以抑制PGs合成,从而使肾脏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其肾损害表现为:①钠水潴留和水肿:吲哚美辛和保泰松容易引起四肢水肿,一般停药后可恢复,发生率约为3%~5%。②高钾血症:合用β-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若同时服用NSAIDs引起的高血钾症是十分严重的。③肾病综合征:临床比较少见。④肾功能不全:其发生率为20%,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约为0.5%~1%。(4)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选择性 COX-2抑制剂会增加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在临床上,合并心血管系统损伤的患者应注意避免使用。(5)血液系统损害:目前,临床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均可抗血小板的聚集,延长出血时间,抑制粒细胞的再生,避免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临床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复查血象。(6)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NSAIDs常见的中枢神经症状有嗜睡、头晕、头痛、神情恍惚、耳鸣和视力减退等。如老年人应用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可发生神情恍惚;阿司匹林可致耳鸣、听力减退,超剂量可造 成昏迷;舒林酸、布洛芬偶尔导致无菌性脑膜炎。从本研究发现,我院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且所有患者停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后,不良反应基本均会消失,说明我院临床医师使用此药仍在合理范畴。

以下是笔者建议合理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基本原则:(1)掌握NSAIDs抗炎药物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迄今为止“没有无不良反应的药物”和“药物既能治病也能致病”。因此,医师不仅要了解不同药物的用法、用量、适应证和禁忌证,还应掌握其毒副作用。(2)因人制宜选择药物种类:不同个体对非甾体抗炎药疗效和耐受性差异很大,同一疾病的不同患者对同一药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可明显不同;不同疾病而有相同临床表现的患者可能用同一药品来治疗;鉴于患者个体的差异及疾病本身的多样性,医师应充分了解病情,实行个体化用药。(3)避免多种药物联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不宜联合运用是因为作用机制类似,但是治疗作用却不会叠加,反而只会增加不良反应,同时两者可能竞争结合血浆白蛋白从而影响血药浓度。(4)控制药物剂量及疗程:一般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增加剂量。NSAIDs用于解热时一般建议连续服用3天,用于止痛时一般建议连续服用5-7天,不宜长期或大量服用,以最大限度降低甚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若必须使用,需明白非甾体抗炎药服用2周后才可以发挥抗炎活性,所以需服用2周才能评价该药是否有效。(5)合理的预防性用药:鉴于NSAIDs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可根据疾病及患者个人的特点来尝试预防性用药。

NSAIDs 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各种炎症所致的疼痛、发热和肿胀,临床上价值仅次于抗生素和维生素。在该药的使用期间,医师仍应保持高度警惕性,严密监测全身各脏器的功能,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给予积极有效的处理。临床医师需正确的掌握该种药物的特性,方能为病人提供更有效的、合理的诊疗。

  选择分享方式
未定义标签

发表评论

选填

必填

必填

选填

请拖动滑块解锁
>>


  用户登录